基督教簡介
天堂網 2011/10/12
基督教根源于猶太教,公元1世紀中葉耶穌創立。135年從猶太教中分裂出來成為獨立的宗教。早期基督教曾受到羅馬皇帝的殘酷迫害和鎮壓。公元313年,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發布“米蘭敕令”,宣布基督教可與所有其他宗教同享自由,不受歧視。從此基督教成為官方認可的合法宗教。392年,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,并逐漸成為中世紀歐洲封建社會的主要精神支柱。1054年,基督教分裂為羅馬天主教和東正教。l6 世紀,隨著西歐民族國家和市民階級的興起,爆發了反對羅馬教皇封建統治的宗教改革運動,后陸續分化出脫離天主教會的一些新宗派,稱為“新教”。所以,基督教是天主教、東正教和新教的總稱。
基督教的經典是《圣經》。《圣經》中記述的都是上帝的啟示,是基督教徒信仰的總綱和處世的規范,是永恒的真理。
基督教主要節日有圣誕節、受難節、復活節、升天節、諸圣日(萬圣節)等。
基督教傳入中國大約有四次:一是唐朝,一是元朝,一是明朝,一是鴉片戰爭之后。
基督教對西方文明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。自由、平等、博愛為中心的人文主義傳統,使得“生而平等”觀點深入人心,成為《獨立宣言》《人權宣言》中的核心,成為后來西方民主政治的一種長遠的精神推動力。
中世紀教會對王權有一個強有力的制約.教權作用在精神層面,它對世俗王權劃下了一條清晰的界限,這為人的思想自由和獨立人格提供了保障。
原罪思想,使得治理國家的辦法應依托于制度,依托于法律,實現了從“人治”到“法治”的飛躍。不僅如此,贖罪的觀念,引起了資本主義精神的產生,推動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。